“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民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要向改善民生要動力。中國13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需求的富礦”。
  是富礦,就要努力開采,而開采的有力手段就是保就業。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的勞動力總量都將在8億以上。中國面臨的就業問題包括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得不慎重面對的一項長期、複雜而艱巨的任務。而要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政策是關鍵。
  總理給出的答案是“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政府促進就業創業的責任,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創業的財稅金融扶持和服務力度。。最近,中央一系列文件都在強調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棚戶區改造、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讓新增的就業人口等,能夠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在制定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時,總理也強調“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畢竟,就業既是提升家庭收入的必要措施,更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措施具體而實惠。比如,在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方面,政府已把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小微企業範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較大幅度提高到10萬元,並且還將對個體經營和企業吸納就業進一步實行減免部分稅收的政策。據工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70%以上的城鎮居民和80%以上的農民工都在小微企業就業。相對於大中型企業,微型企業創業及就業門檻較低,創辦微型企業消耗資源少,對環境的適用性更乾創辦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數目眾多的微型企業在總量上提供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
  如此政策正是體現了“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職能,政府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就業規劃,調節勞動力供求;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健全勞動力市場體系,依法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提供就業服務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使國家針對解決就業問題而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真正落實在老百姓就業的環節中。
  隨著民生的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收入會不斷提高,而就業是收入的來源,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難以增加社會財富,將就業目標置於重要位置可謂契合我國國情和百姓心聲。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張燚)  (原標題:人民網時評: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17cthd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